見全文 北京新浪網 (2005/07/20 10:01)
美國政府不久前發表聲明,美國商務部將堅持保留對互聯網域名根服務器(root server)的監控權,這一聲明的隱含信息是:美國將繼續掌握全球互聯網
的最終控制權。一石擊起千層浪,有關網絡信息安全問題再次成為互聯網業界的關注焦點。日前,ICANN(互聯網域名與地址管理機構)惟一一位中國籍理事,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研究員錢華林首次對此評說:“美國此舉將意味著通用頂級域名(如.com、.net等)存在安全隱患,我國的一些要害部門,
如CCTV,應當釆用中國國家頂級域名CCTV.cn。”
錢老師以中科院CNIC以及ICANN董事身分發言, 自然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而網址市場本身就充滿銷價競爭以及對於頂級域名忠誠度的問題....但因為WGIG報告出爐, 美國此番言論也是為了要鞏固對於Internet資源的主導權. 許多國家(特別是開發中國家)對於網路資源, 特別是IP位址還有網域名稱, 也希望不要透過美國商務部和ICANN來管理. 換言之Internet越來越複雜, 越來越多政治外交角力. 當然了, 還有SPAM, 數位落差, 以及ISP網路訊務交換(Internet peering)等議題需要釐清. 不過最為critical的仍然是names & numbers的管理權.
還有, 我們一直在講"網路無國界"的慨念. 以WGIG的報告來看, 似乎大家都不這麼看.
由於WGIG是由聯合國主導, 所以台灣因為政治因素, 無法直接參與或給予WGIG / 聯合國任何建議. 這點需要更多來自學術界, 企業界, 甚至一般網友給予更多的建議及input. 有些會遭遇政治干擾的議題如country code redelegation (例如中國是否會要求將.tw / .hk收回管理), 或是country-based IP allocation (就是說IP位址發放將另採以"國家"為基礎的方式分配), 這些問題即使不是迫切的危機 (clear & present danger), 但也需要主管當局三思.
回到文章本身. 就市場而言(我想實際的安全議題仍是次要的), 這個邏輯若直接套在台灣身上, 就是請Hinet(www.hinet.net)也開始轉為使用www.hinet.net.tw啦!
延伸閱讀: 有關WGIG對於網路管理的報告(簡體)|WGIG對於網路管理的示意圖(非官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