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derabad. 海德拉巴.
Hi-Tech City. 印度矽谷. 我新工作的印度據點設於此. 從這裡開始說起.
公司這裡請了有一百多人, 兩年之內成長六倍人力, 因為在倫敦以及美國的人被裁掉, 同樣的薪水可以在印度請到三個同等學力, 甚至有相當經驗的人力, 並且還願意上晚班.
我很慶幸自己不是美國人. 中國人在這裡算是相當被尊重的. 六個月之內我要在香港設立據點. 現在沒有他們, 我們完全無法運作. 我想未來至少十到二十年也是.
Microsoft, Dell, 還有我們這間不大不小的電信清算公司, 所有老外都把需要密集腦力以及細心的工作搬到這裡來了. 拿我的公司為例, 我們要做的是就是協助行動電話業者, 將他們所有的國際漫遊記錄彙整, 然後跟互相漫遊的網路請款或付款. 所有的帳務系統開發, 操作, 核對, 到最後帳單管理, 這些煩瑣的, 勞心勞力的工作, 現在都在印度完成, 只有最後實際的匯款以及外匯交易在倫敦完成. 不過最後這一道也快要移到另一個大城孟買了, 因為公司配合的德意志銀行也如此了.
一切都是因為Internet. 印度整個國家作對幾件事之一就是教育. 高素質的人力加上(網路泡沫化時代留下)過剩的海底光纖, 印度就輕易地把世界的價值鏈往他們那裡移了一大步. 這些新興的印度人, 有自己的做事方式, 領導管理風格. 沒有他們這些已經是我們視為必需的服務就馬上停擺.
你的保險帳單, 會計帳務處理, 都在你睡覺時交給這一群人處理. 當地報紙說, 很多印度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女性, 平常聽Norah Jones, Coldplay的所謂"Late Night Generation", 他們將用英文和腦力徹底地顛覆印度的傳統還有落後的面貌. 一切就事論事, 講究流程, 現實面, 效率, 勤儉.
但我還不是完全能掌握他們內心的想法還有思考邏輯. 印度太大了, 他們彼此都不一定了解對方. 很多人到Hyderabad只是為了工作. 只差不是在美國或是英國.
Hi-Tech City其實佔據了一大群牛吃草的地方. 每天一早他們跟其他人(包括我)一樣, 沿著山坡上山, 我坐車, 他們走路. 我聽同事說, 自古以來他們就是在這裡吃草. 每天吃到中午, 然後全體下山泡澡. 好不愜意!
想想這點, 一直在辦公室討論數字, 學會用手吃飯的我, 要快要慢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待續.
(於Hyderabad機場匆促趕出這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