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筆者:「到台灣找我玩,同志!」創辦人-FUNCK
回想起一年多前,那位外省籍的老伯回頭對我耳提面命:「你們也要多推廣繁體字啊!」
那天,我們在台北世貿設攤,參加2007年春季禮品展的品牌專區,向民眾展示「到台灣找我玩,同志!」的品牌概念。到場參觀的民眾,各種年齡層、各種身分都有。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一位外省籍的老伯。老先生看到我們的品牌logo以及簡體字的展示物件,好奇地走向攤位來瞭解一番,並向我問了一些關於我們品牌和網站的問題。
看見老伯的相貌,聽見老伯的口音,我意識到他是一位隨著國民政府遷台的外省籍長輩,我心裡也泛起兩個小緊張。一是想到要向長輩解釋關於網路的東西可能得費一番工夫,二是在疑慮我們的品牌內涵是否會與他對於共產黨的觀感產生衝撞。我很專注地向老先生介紹「到台灣找我玩,同志!」,他聽完後並沒有一臉困惑或不悅,反而流露出一點慈祥的微笑,跟我們說「加油啊!」。我如釋重負地微笑目送老先生離開攤位。老先生走了五?,停下,回頭對我說:「你們也要多推廣繁體字啊!」。我一時反應不過來,也只笑笑地點點頭:「是、是、是…」。我除了接收到老先生的期許,也感受到他對於繁體中文的勢微帶著一些憂慮。
事實上,這不是我第一次聽到人們談到這種憂慮,我也聽聞許多基於這種憂慮而衍生的對於繁體中文的提倡。的確,對於繁體中文世界的人們而言,不論是基於自幼的語文經驗,或是中華文化的寶貴,推崇繁體中文的情愫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另一方面,全球簡體中文的使用人口大於繁體使用人口,這是個不爭的事實,近年來關注中國的西方人士也大都以簡體字做為學習中文的依據。在網際網路上,簡體中文的網頁數遠遠超過繁體中文。在3C產品的中文介面開發上,也有傾較高的簡體支援度的現象。這些正在發生的事實,很自然引發人們揣想「繁體字會不會消失?」。
人類的歷史上的確有很多文明消失的案例,我們也從文獻記載上發掘很多已經不被現代人們所使用的文字。我們讀了歷史,往往很容易在腦海裡留下「某某文字消失了」的印記,但是理性地想一想,我們不難理解,沒有所謂的「文字消失了」這回事,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用某某文字的人們消失了」或是「人們不再使用某某文字了」。所以,回到繁體字這件事,只要有人們持續使用它,它就會持續存在於是每一個當下,它不可能憑空消失。
若要讓人們,或者說是一定數量的人們,持續使用繁體中文,我想不僅僅是喊口號或教育既有繁體人口的下一代使用繁體,我想重點是在如何創造繁體中文本身所具備的機能性,換句話說,也就是它的被需要性。
在人類的歷史上,英文字母除了具備傳遞人類意念的功能之外,它還有可被拿來編碼的機能,這項機能也在數位的世代裡被發揚光大到極致。然而,我們是否能為繁體中文字尋找出一種除了傳達意念以外的機能呢?我們可否為繁體中文開發出一種有利於人類文明的應用?而這項機能與應用是簡體中文無法勝任的,也是不受既有繁體中文人口數量所限制的。
我想人們無須對於簡體中文懷有與之對抗的意識形態,也無須為繁體中文抱持憂慮與遺憾。如果我們珍視繁體中文,更應積極地思考如何發掘這種文字對於世人的價值。綜觀歷史,人類的文明之所以可以發展至今日的昌明,人們持續傳承下來的是積極創造的態度,而文字….僅是這種態度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