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在說, 希望政府施政能更透明化, 一般上市公司財務狀況也要能透明化, 取得大眾的信任.
今天下午在ICANN威靈頓會議中, 我們在討論ICANN董事會運作如何要透明化. 會議/決策透明就兩個關鍵要素:
1. 會議記錄方式
你可以請打字員, ㄧ句句打字(real-time captioning, 不過很貴), 或是錄影錄音. 然後基於這些文字或是影音, 由承辦人員(公司員工)生一份會議記錄(meeting minutes)出來.
2. 會議記錄備查
會議記錄產生後, 必須要給每位董事確認, 主席於下次會議中通過該份記錄, 一方面要大家認帳, 一方面也緊盯工作進度.
好. 問題來了. 如果是錄音, 很多董事都會變成只說Yes or No的機器人, 其他的對話會交給他們的律師來處理. 大家都怕死. 錄音公開, 決策過程透明化, 董事會盡量避免發言, 因為言多必失; 當然也有不驚死的, 但是通常你會看到集體軟弱的現象. 這還牽涉到另外一個層面. 通常話多的, 都比較小卡, 大卡的在會議前都搞定其他人, 所以也不會多話. 這種現象中外皆然. 所以會議的過程也不能完全推論出最後的決策.
那文字記錄呢? 全盤性的記錄當然能增加透明度. 一字一句白紙黑字寫清楚. 但給誰看? 一般人沒有辦法或時間從茫茫字海裡抓到重點, 因為可能百分之九十都是都跟決策無關, 最後只找到一兩句話有用. 這樣反而降低了決策效率. 很多台灣的董事會開砲時還把你家祖宗三代請出來見客, 阿這種要不要記?
所以了, 精簡版的會議記錄好像不錯. 這學問就來了. 你開會時講的話, 最後到了承辦人員手裡, 可能因為董事長的偏好, 會做出跟會議決議不同, 甚至無中生有的記錄. 那這樣完全不透明, 會議記錄根本就只是虛應文章. 會等於是沒開.
天底下沒有perfect solution, 有在當個董事或是監察人的, 最後只能回歸那種人在做天在看的道德約束. 不過人家可以把這種透明度標準拿來公開討論, 勇氣可嘉. 我就很想知道台灣有那一家公司治理文化, 能容忍這樣的討論.